灵璧石为什么要听声音

发表时间:2021-06-18 11:25作者:吴雨洁


吉祥-灵璧石-小雅山房.jpg

如果你去灵璧石产区,商家一定会热情地为你叩弹石头,“听,这个声音!”

好的石头声音清亮动听,有的还十分悠长。

天底下并不是只有灵璧石才发声,可是别的石种却很少把“音”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。如果你这么想,那么你就撞到了古代赏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——听音审石。

事实上,听音审石可以说是宋代赏石风气的遗存。我们通常认为古代赏石的审美就是四个字——“皱、瘦、透、漏”。其实什么石头好,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。况且四字诀虽然号称是宋代米芾提出来的,但目前人们尚未在宋代文献中发现相关记载。

我们翻开古代赏石巅峰时期的集大成之作,也是古代唯一入选《四库全书》的赏石著作——宋代《云林石谱》,会发现宋代赏石的审美要素是非常多元的。最重要的当然是形,其次还有质地、声音、色泽、纹理。与我们今天的“形、质、色、纹、韵”五大要素非常类似。

横云出岫-灵璧石-王云芳.jpg

《云林石谱》里100多个石种中,有51个石种有关于声音的记载。尤其是奇石类的石头,声音是一项重要的、独立的考察元素。

好的声音应是怎样的呢?我们从《云林石谱》上摘了几条:

灵璧石:铿然有声。

永康石:叩之,声清越。

清溪石:叩之,声韵清越。

全州石:叩之,声清越。

铿然,就是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。清越,就是清脆悠扬。

同时代关于声音还有很多记载,如:范成大《太湖石志》太湖石“扣之铿然,声如磬”。赵希鹄《洞天清录集》怪石辨“灵璧石……扣之,声清越如金如玉。”“英州出石如铜矿,声亦如铜”。

通过这些记载,可以发现:

1)声音确实是当时审石的普遍考察要素;

2)“金声玉振”似乎是石头好声音的唯一标准。

声音作为审美要素,首先是用来评判异种间的高下,如太湖石虽然形态宛转,但声音却不如灵璧。其次,也被用来区分同石种中的优劣。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中说:好的英石质温润苍翠,扣之声如金玉。但采石的人常常秘而不宣,贡献给官府的都是下等石头,它们颜色枯槁,敲起来声音像朽木。

你或许有这样的疑问,为什么宋人如此关注“声”?声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?

确实,当时的奇石,除了案头玩赏外,也有很多是堆叠假山的大石块。谁会在逛园子的时候,没事敲声儿听呢?

这个问题,或许还要从几个传统上找线索。

1)志怪的传统。所谓志怪,就是记录怪异事情。譬如天上掉下来一块石头,形状像乐器,敲起来还有清亮声音,就会被当作怪异(或者是祥瑞)的事件记录下来。

2)选石材的习俗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发现敲起来有声音的石头,容易成为较好的砚台、石屏材料,进而这条规则演化为奇石的评判标准。

3)最重要的,还是“托物言志”的传统。声音,象征着一种道德标准,以石头声音的清浊比喻忠奸、正邪。

你或许又好奇了。既然“声音”这么重要,怎么现在只有灵璧石强调声音了呢?

这又牵扯出一个大话题。从文献上看,宋代和明代赏石风气是有过断层的,就好像文革对于文化传承造成的影响一样。

元代的赏石记录,基本上沿袭了宋人的说法。明代人隔得更远,而且社会上赏石风气式微,明代的整个社会气质也是偏“俗”的。他们没有能力,也没有胃口去完整继承宋代的一套玩法。

如明代的《素园石谱》中共有15条对石头声音的记载,基本上都来自宋元的古书,没有递补明代的观点。《长物志》中也只有灵璧、英石、太湖3种传统名石提到了声音,明人所玩的尧峰石、锦川石、将乐石等则无声音记载。这或许表明,当时实际赏玩已不注重声音了。

我们猜想,再往后走,赏石之风更弱。人们的赏石知识从古书中得来,而书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灵璧石、太湖石、英石,其中太湖石不以声音见长,英石又比较稀少,结果,只有灵璧石,顶着“天下第一石”“泗滨浮磬”的头衔,万古响亮着。

自在石-灵璧石-陈民府.jpg


联系电话:13581851130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育仁南路3号院3号楼金诚信大厦3层